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麵我們開始吧!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一首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描繪了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色和菩薩的神奇形象。這首詩展示了李白的奇思妙想和對自然的讚美之情。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

詩中第一句“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通過獨特的修辭手法,將菩薩與小山相連,形成了奇異的景象。小山交錯疊加,金光時隱時現,使人感受到這片自然之地的神秘與壯麗。

詩人描繪了“沙鷗翔集萬類霜飛”,通過“萬類霜飛”的形象描繪,將大自然中的生靈豐富多樣性展現了出來,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的熱愛與讚美。

在之後的幾句詩中,詩人運用了大量的視覺和聽覺形象,如“岩泉水忽飛流”,“雷霆雨露俱沾灑”,使整首詩充滿了活力和生氣。通過“萬壑千岩路不定”一句,詩人表達了他對於大自然的探索和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展示了他勇往直前、積極向上的精神。

最後一句“黃雲蕭條白日暗”,詩人用想象力和藝術表達手法,以黃雲掩蓋白日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無盡憂愁和憂傷之情。

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李白詩歌的獨特風格和深刻意境。通過對自然景色和神奇形象的描繪,詩人傳達了對於美麗自然的讚美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思索和對內心世界的表達。詩中詩人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涵,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這首詩不僅僅是一篇美好的詩歌作品,更是一幅精彩絕倫的畫卷,在讀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

原文: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溫庭筠 〔唐代〕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帖 一作:貼)

譯文:

畫屏上重疊的小山風景,閃露出時明時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飄過一縷青雲,烏黑的鬢發掠過她的臉龐。懶懶地無心去描彎彎的眉,遲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妝。

照插花時前鏡對著後鏡,花容和人麵交相輝映。身穿嶄新的綾羅短衣,貼繡的鷓鴣似欲飛動;那金線繡成的鷓鴣成雙,又撩起她相思的柔情。注釋:

菩薩蠻:本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也用作曲牌名。亦作“菩薩鬘”,又名“子夜歌”“重疊金”等。雙調,四十四字,屬小令,以五七言組成。上下片均兩仄韻轉兩平韻。

小山: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折疊的,所以說小山重疊。一說小山是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為“十眉”之一式。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鬢雲:像雲朵似的鬢發,形容發髻蓬鬆如雲。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麵頰。

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須,故稱蛾眉。一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

貼繡:蘇繡中的一種工藝。羅襦(rú):絲綢短襖。襦,短上衣。

金鷓(zhè)鴣(gū):貼繡上去的鷓鴣圖,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逐句解釋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如下: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

原文: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

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原文翻譯: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注釋:

小山: 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另外一種理解為:小山是指屏風上的圖案,由於屏風是折疊的,所以說小山重疊。

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詩歌鑒賞

譯文:  眉妝漫染  疊蓋了部分額黃  鬢邊發絲飄過  潔白的香腮似雪  懶得起來  畫一畫蛾眉  整一整衣裳  梳洗打扮  慢吞吞  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  對了前鏡  又對後鏡  紅花與容顏  交相輝映  剛穿上的綾羅裙襦  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賞析: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帽唐代仕女圖。  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   對於溫詞的評價,有兩個極端的現象。像常州詞派就非常推尊溫詞,比之於屈子的《離騷》,也有的人則非常貶低溫詞,《栩莊漫記》的作者李冰若就說溫飛卿詞“浪費麗字”,“扞格”“晦澀”,(請參看《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也認為溫詞僅是精麗而已,沒有張惠言所謂的托喻。我認為造成對溫詞評價如此懸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詞中表現的意境有一種特質,也就是文學藝術傳達手法上的幾點特質。溫詞有幾點特色,一是標舉精美的名物,“小山重疊金明滅”,“水精簾裏玻璃枕”都屬此類,而在所標舉的精美名物之間又不作仔細明白的主觀上的敘寫,這樣就使人覺得它不連貫,難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發。不像韋莊的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之作直接的說明,然而溫飛卿詞使人推尊卻也正由於此。我們剛才說,詩的寫作有比興兩種方法,比興是心與物之間結合的兩種關係。司馬遷《史記·屈賈列傳》說屈原“其誌潔,故其稱物芳。”屈原的內心是芳潔美好的,所以他稱頌的事物也是芳潔美好的。作者從誌潔到物芳的聯想是很自然的,而讀者則可反過來由物芳聯想到誌潔,這同樣是極自然的。所以溫飛卿標舉那些精美的名物,並未做詳細的敘述,可是讀者卻自然的從這些精美的名物聯想到了作者精微美好的思想感情,這正是溫詞的一種特色,也正是後來常州派詞人推尊他的一項原因,這是第一點。再者飛卿詞標舉精美的名物是感性的呈現而非理性的說明。“小山重疊金明滅”,第一個問題是“小山”何所指的問題。如果說這一小山是屋外自然界中存在的山水之小山,那麼就與這首詞後麵陳敘的情事不相連貢,是自然界的小山又怎麼會有明滅的金色呢?又怎麼和下句的“鬢雲欲度香腮雪”連接起來呢?那麼“小山”究竟所指為何物呢?在欣賞詩詞時,讀者雖然可以有自己的聯想,但不可以胡思亂想。在閨閣中可以稱作“小山”的東西,從中國傳統和溫飛卿所生活之時代的習慣來觀察有這樣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山眉,韋莊的一首《荷葉杯》寫有“一雙愁黛遠山眉”的句子,“遠山”是美人眉毛的形狀,“黛”是眉毛的顏色,“愁”是那女子眉毛的表情。因此有人把“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小山”看作是山眉。第二種可能是山枕。《花間集》中有顧敻的好幾首《甘州子》詞,他說“山枕上,幾點淚痕新”,又說“山枕上,私語口脂香”,古代的枕頭是硬的,中部凹下,兩端凸起,故曰山枕。第三種可能是山屏,即折疊的屏風,高低起伏像山的形狀。溫飛卿另一首《菩薩蠻》有這樣一句:“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所以也可能是山屏。最近有人提出第四種可能,認為是古代女子頭上用於裝飾的插梳像小山的樣子,但我並沒有在晚唐五代詞人作品中找到以小山形容插梳的例證,而前三種可能則是唐宋詞人常用的術語。一般人認為山眉和山枕的可能性大,因為緊接著的一句是“鬢雲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麵部的特寫,是說她的頭發要拂過她的麵頰,而“山眉”與香腮雪比較接近。但我以為不是山眉,原因是詞中說“小山重疊金明滅”,女子的眉毛一般不用金色裝飾,所以眉毛上不應有金色明滅的隱現,而且山眉怎麼會“重疊”呢?!我還有一個道理證明它不是山眉,因為這首詞下麵還有“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句子,在這裏又寫“蛾眉”,溫飛卿是不會有這種重複的。我也以為並不是山枕,因為古人的枕頭是不會重疊的。我的意見應該是山屏,不過也有人認為那放在門口的屏風不是離“鬢雲欲度香腮雪”大遠了嗎?這是以現代的習慣衡量古代,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個很小的屏風,隻遮麵部,像溫詞中的“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以及“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南歌子》“蕊添黃子”)可以為證。所以我以為“小山”應是山屏。飛卿所寫的是感情的呈現,不是理性的說明,他為什麼不說“屏山重疊”、“山屏重疊”,而隻說“小山”不加“屏”字呢?那自然是因為“小山”的形象可以予人一種直感的印象,所以予讀者直接的美感,乃是溫詞的一點重要特色,而且溫詞所予讀者的還不僅是美感,溫飛卿這首詞還傳達了他的觀察和感受的細微。我們看一首詩或詞,絕不能隻斷章取義的去考察其中的一句,而要看他整篇的結合,每一句和每一句之間相互的作用,所以他下邊說“鬢雲欲度香腮雪”,請注意這裏用的是“鬢雲”而不是“雲鬢”,這其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如果說“雲鬢”,“雲”字起形容的作用,“雲鬢”是說她那像烏雲一般的鬢發。可是說“鬢雲”則是感性的說法,不是理性的說明,鬢雲者那頭發的烏雲也。再看下邊的“香腮雪”,“雪白的香腮”,那樣講太庸俗、平凡,而那“香腮上的白雪”,就加了一個曲折。而且“山”、“雲”、“雪”都是大自然界的景象,感性上品質相近。這是溫飛卿的特色,他從“小山”開始就標舉了感受上的特質,而不是理性的說明。而用得更好的兩個字是“鬢雲”和“香腮雪”之間的“欲度”。所謂“欲度”者,是正在進行,是鬢雲在香腮雪上滑過。把這兩句結合起來講就更是說一個女子在閨房的睡眠之中,當早晨的日光照在重疊的屏風上,那光影的閃動驚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將醒未醒的時候,她的頭那麼輕微的一動,而長長的鬢發像烏雲飄過一樣橫過她那白皙的臉龐,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嗎?!“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假如我們換一個字,寫作“欲掩”,太死板了,所以說這一“度”字是用得相當成功的。  下麵兩句是“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我剛才講了溫飛卿詞的第一個特色——標舉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現,而不做膚淺的理性的說明。現在我們要講溫詞的第二點特色,就是與托喻之作的傳統有暗合之處,溫詞之所以給讀者以深遠的聯想入也就是因為這一緣故。我之所以要說有“暗合之處”,而不說有“相合之處”,是因為“暗合”者,是說他寫詞時未必真有托喻的想法,但是卻能引起讀者托喻的聯想,妙就妙在這一點,清代常州詞派的詞人譚獻就曾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那麼溫詞與哪一類托喻之作,哪一種傳統有暗合之處呢?在西方文學評論界常講文學中有一種基型(Archetype),這種基型,東方與西方也有暗合之處,即如屈原的《離騷》在中國文學中就形成了一種遠遊追尋的基型,不用西方的術語,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中國文學中有一些傳統,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曾將此句寫於《彷徨》的扉頁,這種追尋的傳統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很常見的。中國古典文學中還有另一種傳統,即悲秋的傳統,杜甫的詩就曾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然而這些傳統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我們現在要講到的是美人香草的傳統。溫詞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無疑表明所寫的是一個女子。屈原《離騷》曾說“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以蛾眉作為美女的代表,而後來的文學作品更把蛾眉引伸成才誌之士的托喻的傳統,唐人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詩:“洞房咋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從題目上看可以知道他的真意是要問自己的答卷合不合這些考官的標準,而卻以畫眉為托喻來敘寫。李商隱也寫過“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無題》)也是以女子來自喻。女子的畫眉是一種自己的修飾和愛好,是比美於才誌之士的才誌的美好,女子的容貌之美可以比美於士人的才誌之美。因為在中國舊的倫理道德中有所謂“三綱五常”,在夫妻的位置上來講,“夫為妻綱”,女子沒有獨立的價值和人格,依附於男子,隻有取悅於男子,其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她是被人選擇的,是被人遺棄的,一切主動都不在她。在夫妻的倫理關係中,男子是“男子漢大丈夫”,但換一個位置,到了君臣的倫理關係中,他就變成了“臣妾”,他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在於有沒有一個好的主子賞識他,他的被選擇、被遺棄、被任用、被貶斥,也是主動在人的。所以中國很早不但有美人芳草的傳統,而且有怨女思婦的傳統。《詩經》中的怨婦之作基本上還是寫實的,還沒有什麼托喻的意思,屈原所寫的美人則大多是有托喻的了。很明顯的寫怨女思婦而有寄托的,不單是《古詩十九首》了,還有曹子建的《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表現得更為鮮明。中國人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畫眉是為了給那欣賞自己的人來看,“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她的畫眉是為了討得主人的欣賞和喜歡。可要是無人欣賞呢?溫詞之妙就在這裏,也就是這一點引起了後來常州派詞人那麼多的聯想,“懶起畫蛾眉”,“懶”字在中間有很大的作用,當有人欣賞自己的時候,畫眉是為了欣賞自己的那個人,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當沒有人欣賞,畫眉又給誰看呢?所以“懶起”二字便暗含有哀怨的情意了。唐詩中杜荀鶴的《春宮怨》有這樣兩句:“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慵”字也有“懶”的意思,是由於沒有人真正認識我的美好,所以“欲妝臨鏡慵”,而杜荀鶴的詩是有明顯寓托的。所以從屈原的“眾女嫉於之蛾眉”到李商隱、杜荀鶴的畫眉和妝飾,都有托意,而畫眉是要人欣賞的,所以“慵”、“懶”都表現了那無人欣賞的千回百轉的哀怨,雖然慵懶,卻畢竟還是畫眉梳妝了。原來中國還有一個傳統說法是“蘭生空穀,不為無人而不芳”,意思是蘭花開在人跡不至的山穀中,並不因為無人欣賞而放棄自己的芳香,因為那是它自己原有的美好的本質。“懶起畫蛾眉”正表明盡管沒人欣賞,但仍要畫眉,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弄妝梳洗遲”,“弄”字也有很好的意思,宋人張先詞有“雲破月來花弄影”之句,“弄”字有一種賞玩的含意,把月光中搖曳的花枝很活潑的表現出來了,而且把花也寫得有情,好像也在欣賞自己。而“弄妝”呢,則表現女子在弄妝時也有自我欣賞之意。自我欣賞本來是不好的,最糟糕的是自覺不錯而本來並不好的人更讓人厭煩。但我實在也要說,一個人要認識自己的價值,對美好的資質應該有欣賞,應該從自愛中表現出自信,所以自我欣賞是有兩方麵意義的。王國維的詞:“從今不複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承恩”是得到別人的寵愛,這固然好,但我絕不因為無人欣賞而自暴自棄,我自己簪花在鏡中欣賞自己。這絕不是那種膚淺的自我欣賞,而是對自己的人格、品德、資質的尊重和愛惜,因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賞識之上的。“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兩句,可以說是沒人欣賞的寂寞和自己珍重愛惜的兩重感情的結合。“遲”字形容無人欣賞,不知為誰化妝的悵惘,同時也包含了自我欣賞的尊重愛惜,“遲”與“懶”兩個字完成了這兩種感情的結合。下半首“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是說她不但梳洗、畫眉,而且還簪花照鏡。“照花前後鏡”是對照花的動作非常形象化的敘寫,是說那女子為觀察鬢側和腦後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麵的妝鏡外,更把一鏡置於左右及腦後,將形象反映於眼前的另一鏡中,便自己得以觀察所簪之花是否位置適當,這一句寫得極妙,不但寫了照花的動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妝時對自己的珍賞之情。更可注意的是下一句“花麵交相映”,唐代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是說人麵與桃花一樣的美麗。李清照有一首小詞:“賣花擔上,買得一技春欲放,……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說我買了一技花戴在頭上,故意要讓丈夫看一看,是我美麗呢,還是花更美麗。“花麵交相映”,“交相”二字用得極好,因為前後鏡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佛經《華嚴經》論及法界緣起,曾說:“猶如眾鏡相照,眾鏡之影,見一鏡中,如是影中複現眾影,一一影中複現眾影,即重重現影,成其無盡複無盡也。”所以當照花前後鏡時,前麵鏡中的人麵和花是無盡的,後麵鏡中的人麵和花也是無盡的。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特別是一首詩歌的優劣,主要在於興發感動的力量,我們剛才講溫飛卿的詞的特色是標舉精美的名物,是用直感的呈現,而不是做理性的說明。我們常講形象思維,詩詞中注重比興,要用形象。但同時詩歌中傳達出興發感動的力量更主要的是用賦的方法,所謂“賦”者,就是直接敘寫,敘寫的口吻很重要,如果你隻堆砌一大堆形象,而沒有敘寫,那麼這些形象都是雜亂的,死板的,不成章法的。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是敘寫的口吻,有許多好的作品的力量,並不在於它有多少美麗的形象,而在於有多少有力量的傳達的口吻。我下麵要再舉兩句詩來作說明。杜甫曾有這樣兩句詩:“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交加”、“爛漫”,其中表露出了多少充滿豐富生命力的感情,杜甫更好的是用了“種”、“栽”二字,不是說“看竹”、“賞桃”,別人種下的竹子,栽下的桃樹,我去看看這當然也不錯,但杜甫不是這樣的,杜甫是要自己去“種”,自己去“栽”,他種下的竹子隻青翠還不夠,還要交加的翠,同樣的,栽桃則要是開花爛漫的紅。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進去,這對你來說不是浪費,而是對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溫庭筠的“花麵交相映”也同樣是傾注進了自己豐富的生命和感情的,不僅形象美好,敘寫的口吻也富有充沛的感發的力量。  最後二句“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新貼”兩個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貼”與“帖”可以通用。這句詞有兩種解釋的可能,一種解釋是“熨貼”,另一種解釋是“貼繡”(把一種繡花貼在衣服上),這兩種解釋在唐宋人的詩詞中都常被使用。“熨貼”的解釋可引唐人王建的七言絕句“熨貼朝衣拋戰袍”(《田侍郎歸鎮》)為證,是說一個征戰還朝的將軍脫棄戰袍,穿上熨貼的朝服。至於“貼繡”之意,則李清照一首小詞曾有句雲“翠貼蓮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又說“售時天氣舊時衣”,是指她衣服上繡貼的花樣。在溫飛卿的這首詞中“新貼繡羅孺”,兩個意思都可以講得通,這個女子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一步步寫到穿衣,穿的是有貼繡花樣的,或是剛剛燙平的最好的衣服。羅是很好的質料,“繡羅襦”表明上麵還繡有花紋,再加上剛剛熨平則更是好上加好。這種寫法正像《老殘遊記》中寫王小玉說書是“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從起床到穿衣的描寫是層層上升的。至於繡羅襦上新貼的花樣,則是一對對的金鷓鴣。“雙雙金鷓鴣”,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雖然通篇都未曾提到過這點,但卻在結尾之處用反襯的筆法將這種情緒點明,提出了人還不如繡羅襦上的金鷓鴣可以成雙成對的暗示。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古詩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溫庭筠係列:宋詞三百首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麵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注釋1小山:1.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2.指繪有山形圖畫的屏風。3.形容女子隆起的發髻。2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3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4鬢雲:像雲朵似的鬢發。形容發髻蓬鬆如雲。5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6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麵頰。7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8羅襦:絲綢短襖。9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十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須,故稱蛾眉。一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譯文小山重重疊疊,晨曦閃閃或明或滅,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前鏡又地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翻譯這首《菩薩蠻》,為了適應宮廷歌伎的聲口,也為了點綴皇宮裏的生活情趣,把婦女的容貌寫得很美麗,服飾寫得很華貴,體態也寫得十分嬌柔,仿佛描繪了一幅唐代仕女圖。詞的上片,寫床前屏風的景色及梳洗時的嬌慵姿態;下片寫妝成後的情態,暗示了人物孤獨寂寞的心境。全詞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並成功地運用反襯手法。鷓鴣雙雙,反襯人物的孤獨;容貌服飾的描寫,反襯人物內心的寂寞空虛。表現了作者的詞風和藝術成就。賞析飛卿為晚唐詩人,而《菩薩蠻》十四首乃詞史上一段豐碑,雍容綺繡,罕見同儔,影響後來,至為深遠,蓋曲子詞本是民間俗唱與樂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過花間酒畔,信手消閑,不以正宗文學視之。至飛卿此等精撰,始有意與刻意為之,詞之為體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詞,詞與詩篇分庭抗禮,爭華並秀。此篇通體一氣。精整無隻字雜言,所寫隻是一件事,若為之擬一韙增入,便是「梳妝」二字。領會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妝者,以眉為始;梳者,以鬢為主;故首句即寫眉,次句寫鬢。小山,眉妝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樣盛行,見於《海錄碎事》,國「十眉」之一式。大約「眉山」一詞,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時時見於當時記號中,如五代蜀秘書監毛熙震《女冠子》雲:「修蛾慢臉(臉,古義,專指眼部),不語檀心一點(檀心,眉間額妝,雙關語),小山妝。」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時孫光憲《酒泉子》雲:「玉纖(手也)淡拂眉山小,鏡中嗔共照。翠連娟,紅縹緲,早妝時。」亦正寫晨妝對鏡畫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謂淡掃蛾眉,實與韋莊《荷葉杯》所謂「一雙愁黛遠山眉」同義。舊解多以小山為「屏」,其實未允。此由(1)不知全詞脈絡,誤以首句與下無內在聯係;(2)不知「小山」為眉樣專詞,誤以為此乃「小山屏」之簡化。又不知「疊」乃眉蹙之義,遂將「重疊」解為重重疊疊。然「小山屏」者,譯為今言,謂「小小的山樣屏風」也,故「山屏」即為「屏山」,為連詞,而「小」為狀詞;「小」可省減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為屏,又以「金明滅」為日光照映不定之狀,不但「屏」「日」全無著落,章法脈絡亦不可尋矣。重,在詩詞韻語中,往往讀平聲而義為去聲,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為定。此處聲平而義去,方為識音。疊,相當於蹙眉之蹙字義,唐詩有「雙蛾疊柳」之語,正此之謂。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故詩又有「八字宮眉捧額黃」之句,其良證也。已將眉喻山,再將鬢喻為雲,再將腮喻為雪,是謂文心脈絡。蓋晨間閨中待起,其眉蹙鎖,而鬢已散亂,其披拂之發縷,掩於麵際,故上則微掩眉端額黃,在隱現明滅之間,下則欲度腮香,——度實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雲也,雪也,構為一幅春曉圖,十分別致。上來兩句所寫,待起未起之景也。故第三句緊接懶起,起字一逗——雖曰懶起,並非不起,是嬌懶遲遲未起也。閨中曉起,必先梳妝,故「畫蛾眉」三字一點題——正承「小山」而來。「弄妝」再點題,而「梳洗」二字又畫龍點睛承鬢之腮雪而來。其雙管其並下,脈絡最清。然而中間又著一「遲」字,遠與「懶」相為呼應,近與「弄」字互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遲」字,多少層次,多少時光,多少心緒,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盡矣。梳妝雖遲,終究須有完畢之日,故過片重開,即寫梳妝已罷,最後以兩鏡前後對映而審看梳妝是否合乎標準。其前鏡,妝台奩內之座鏡也;其後鏡,手中所持之柄鏡也——俗呼「把兒鏡」。所以照者,為看兩鬢簪花是否妥恰,而兩鏡之交,「套景」重疊,花光與人麵,亦交互重疊,至於無數層次!以十個字寫此難狀之妙景,盡得神理,實為奇絕之筆。詞筆至此,寫梳妝題目已盡其能事了,後麵又忽有兩句,又不知為何而設?新貼,新鮮之「花樣子」也,剪紙為之,貼於綢帛之上,以為刺繡之「藍本」者也。蓋言梳妝既妥,遂開始一日之女紅:刺繡羅襦,而此新樣花貼,偏偏是一雙一雙的的鷓鴣圖紋。閨中之人,見此圖紋,不禁有所感觸。此處之所感所觸,乃與開頭之山眉深蹙,夢起遲妝者相應。由此一例足見飛卿詞極工於組織聯絡,回互呼應之妙。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原文及翻譯注音

菩薩蠻原文翻譯注音如下:

菩薩蠻 · 小山重疊金明滅唐代 · 溫庭筠xiǎo小shān山chóng重dié疊jīn金míng明miè滅,bìn鬢yún雲yù欲dù度xiāng香sāi腮xuě雪。lǎn懶qǐ起huà畫é蛾méi眉,nòng弄zhuāng妝shū梳xǐ洗chí遲。

zhào照huā花qián前hòu後jìng鏡,huā花miàn麵jiāo交xiāng相yìng映。

xīn新tiē帖xiù繡luó羅rú襦,shuāng雙shuāng雙jīn金zhè鷓gū鴣。譯文:

眉妝漫染,疊蓋了部分額黃,鬢邊發絲飄過。潔白的香腮似雪,懶得起來,畫一畫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遲遲。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對了前鏡,又對後鏡,紅花與容顏,交相輝映,剛穿上的綾羅裙襦,繡著一雙雙的金鷓鴣。

注釋:

1、小山:眉妝的名目,指小山眉,彎彎的眉毛。

2、金明滅:形容陽光照在屏風上金光閃閃的樣子。一說描寫女子頭上插戴的飾金小梳子重疊閃爍的情形,或指女子額上塗成梅花圖案的額黃有所脫落而或明或暗。金:指唐時婦女眉際妝飾之“額黃”。明滅:隱現明滅的樣子。

3、鬢雲:像雲朵似的鬢發。形容發髻蓬鬆如雲。

4、欲度:將掩未掩的樣子。度:覆蓋,過掩,形容鬢角延伸向臉頰,逐漸輕淡,像雲影輕度。

5、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麵頰。

6、蛾眉:女子的眉毛細長彎曲像蠶蛾的觸須,故稱蛾眉。一說指元和以後叫濃闊的時新眉式“蛾翅眉”。

7、弄妝:梳妝打扮, 修飾儀容。

8、羅襦:絲綢短襖。

9、鷓鴣:貼繡上去的鷓鴣圖,這說的是當時的衣飾,就是用金線繡好花樣,再繡貼在衣服上,謂之“貼金”。

關於本次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翻譯的問題分享到這裏就結束了,如果解決了您的問題,我們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