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鐵們,大家好,今天小編來為大家分享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謝謝大家了哈,下麵我們開始吧!

《江畔獨步尋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一首詩,描繪了詩人江畔獨自散步尋找春天花朵的情景,並抒發詩人對逝去時光的感懷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深情而富有哲理,充滿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慨,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尋和珍惜。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

詩中“江畔獨步尋花,近邨逐舞聲。”描繪了詩人一個人在江邊漫步,追尋春天的花朵。這裏的“尋花”不僅是詩人表現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更是對過去時光的懷念。詩人“豈悟愁來愛自長,水盡花無舞蝶狂。”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惋惜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人認識到,人生中的憂愁和愛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增長的,而美好事物也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漸漸減少,這種變化讓人感到苦澀和悲傷。

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兩句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短暫存在的無奈和傷感。花朵盛開的時候,詩人感到悲傷和心碎,仿佛花朵上的露珠是它們流下的淚水。而當鳥兒因離別而驚擾時,更是擾亂了詩人內心的平靜。

詩人“靖節豈無容辱負,逆旅且應同階行。”表達了對自己堅守節操以及與時俱進的決心。詩人認為,雖然他的誌向和追求可能會遭受挫折和辱罵,但他仍然會堅守信念,繼續前行。詩人還提到了他是一個“逆旅”,意味著他身處異鄉,遠離故土,麵對種種困難和挑戰,但他會與時俱進,不斷進取。

《江畔獨步尋花》是杜甫詩中一篇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和人生的思考和反思。詩人在詩中透過尋找花朵的過程,抒發了自己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追求,以及對自己的期待和決心,展示了杜甫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

《江畔獨步尋花》的譯文:黃四娘家的小路上開滿了鮮花,萬千朵鮮花壓彎了枝條,距離地麵低又低。彩蝶在花間嬉戲,盤旋飛舞不舍離去,小黃鶯自由自在,叫聲悅耳動人。《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唐代〕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釋

黃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時的鄰居。

蹊(xī):小路。

留連:即留戀,舍不得離去。

嬌:可愛的樣子。

恰恰:象聲詞,形容鳥叫聲音和諧動聽。一說“恰恰”為唐時方言,恰好之意。賞析

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了尋花的地點,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的景象。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寫花枝上彩蝶蹁躚,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自在嬌鶯恰恰啼”用恰恰為象聲詞,形容嬌鶯的叫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聽覺形象。創作背景

《江畔獨步尋花》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四年級下冊

四年級下冊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如下:

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古詩原文:

江畔獨步尋花·其六。作者,杜甫;朝代,唐。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賞析:

這首詩記敘在黃四娘家賞花時的場麵和感觸,描寫草堂周圍爛漫的春光,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熱愛之情和適意之懷。春花之美、人與自然的親切和諧,都躍然紙上。發首句點明尋花的地點,是在“黃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詩,生活情趣較濃,頗有民歌味。次句“千朵萬朵”,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壓枝低”,描繪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景色宛如曆曆在目。“壓”“低”二字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第三句寫花枝上彩蝶蹁躚,因戀花而“留連”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鮮妍。花可愛,蝶的舞姿亦可愛,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連”起來。但他也許並未停步,而是繼續前行,因為風光無限,美景尚多。“時時”,則不是偶爾一見,有這二字,就把春意鬧的情趣渲染出來。

正在賞心悅目之際,恰巧傳來一串黃鶯動聽的歌聲,將沉醉花叢的詩人喚醒。這就是末句的意境。“嬌”字寫出鶯聲輕軟的特點。“自在”不僅是嬌鶯姿態的客觀寫照,也傳出它給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輕鬆的感覺。

詩在鶯歌“恰恰”聲中結束,饒有餘韻。此詩寫法獨具一格。詩寫的是賞景,刻畫十分細微,色彩異常穠麗。如在“花滿蹊”後,再加“千朵萬朵”,更添蝶舞鶯歌,景色就十分穠麗。

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麵,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幹雲。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拚音

《江畔獨步尋花》

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

唐代.杜甫

táng dài :dù f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huáng shī tǎ qián jiāng shuǐ dōng ,chūn guāng lǎn kùn yǐ wēi 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táo huā yī cù kāi wú zhǔ,kě ài shēn hóng ài qiǎn hóng 。譯文:黃師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滾滾向東流,春天給人一種困倦讓人想倚著春風小憩的感覺。江畔盛開的那一簇無主的桃花映入眼簾,究竟是愛深紅色的還是更愛淺紅色的呢?拓展資料:

注釋 :

江畔:指成都錦江之濱。

獨步:獨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叢,無主--沒有主人。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人教

江畔獨步尋花的詩意如下: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共七首。

其一

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倩隻好到處亂走。

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夥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飲酒。其二

繁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裏著實怕春天。

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為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

其三

深江岸邊靜竹林中住著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著白花。

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瓊槳可以送走我的年華。其四

東望少城那裏鮮花如煙,高高的白花酒樓更是解人眼饞。

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喚來美人歡歌笑舞於盛席華筵?

其五

來到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著和煦春風。

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該愛那深紅還是愛淺紅?

其六

黃四娘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遮蔽,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

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在飛舞,自由自在嬌軟黃鶯恰恰歡聲啼。

其七

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隻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

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著慢慢開。

出處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共七首。

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組詩前四首分別描寫惱花、怕春、報春、憐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懷;後三首顯示出賞花時的喜悅之情,蘊含春光難留之意。全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表現了杜甫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古詩原文其一

江上被花惱不徹2,無處告訴隻顛狂3。

走覓南鄰愛酒伴4,經旬出飲獨空床5。

其二

稠花亂蕊畏江濱6,行步欹危實怕春7。

詩酒尚堪驅使在8,未須料理白頭人9。

其三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10。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11。

其四

東望少城花滿煙12,百花高樓更可憐13。

誰能載酒開金盞14,喚取佳人舞繡筵15。

其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16,春光懶困倚微風17。

桃花一簇開無主18,可愛深紅愛淺紅19?

其六

黃四娘家花滿蹊20,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21,自在嬌鶯恰恰啼22。

其七

不是愛花即肯死23,隻恐花盡老相催。

繁枝容易紛紛落24,嫩蕊商量細細開25。[1]

詞句注釋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邊的浣花溪。獨步:獨自散步。

徹:已,盡。

顛狂:放蕩不羈。顛,即“癲”。

南鄰:指斛斯融。詩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為一旬。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彎曲處。一作“裏”。

行步:腳步。欹(qī):歪斜。實:一作“獨”。

在:語助詞,相當於“得”。一說“在”相當於“時”。

料理:安排、幫助。白頭人:老人。詩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這裏有撩人之意。

送:打發。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麵。《元和郡縣誌》載,少城在成都縣西南一裏。

可憐:可愛。

盞:一作“鎖”。

佳人:指官妓。秀筵:豐盛的筵席。

黃師塔:和尚所葬之塔。陸遊《老學庵筆記》:餘以事至犀浦,過鬆林甚茂,問馭卒,此何處?答曰:“師塔也。”蜀人呼僧為師,葬所為塔,乃悟少陵“黃師塔前”之句。

懶困:疲倦困怠。

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

創作背景

江畔獨步尋花這組詩作於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後,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頭,主人為卜林塘幽”(《卜居》);詩人感到很滿足,“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江村》)。時值春暖花開,更有賞心樂事,杜甫對生活是熱愛的。這是他寫這組詩的生活和感情基礎。第二年(一說第三年)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錦江江畔散步賞花,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這一組詩。

文學賞析

春暖花開的時節,杜甫本想尋伴同遊賞花,未能尋到,隻好獨自在成都錦江江畔散步,每經曆一處,寫一處;寫一處,又換一意;一連成詩七首,共成一個體係,同時每首詩又自成章法。這組詩,第一首寫獨步尋花的原因從惱花寫起,頗為突兀,見出手不凡。第二首寫行至江濱見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語極奇異,實際上是反語見意。第三首寫某些人家的花,紅白耀眼,應接不暇。第四首則寫遙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與人之樂。第五首寫黃師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寫黃四娘家盡是花,第七首總結賞花、愛花、惜花。這組詩脈絡清楚,層次井然,是一幅獨步尋花圖。它表現了杜甫對花的惜愛、在美好生活中的留連和對關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這組詩,每首都緊扣著尋花題意來寫,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惱不徹”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遙相呼應,真如常山蛇,扣首則尾應,扣尾則首應,而其中各首都抓繪著賞花、看花,貫串到底。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嚐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曆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江畔獨步尋花古詩帶拚音

《江畔獨步尋花》

jiāng pàn dú bù xún huā

唐代.杜甫

táng dài :dù f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huáng shītǎqián jiāng shuǐdōng,chūn guāng lǎn kùn yǐwēi fēng。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táo huāyīcù kāi wú zhǔ,kěài shēn hóng ài qiǎn hóng。

譯文:

黃師塔前江水向東流去,溫暖的春天使人困倦,隻想倚著春風小憩。

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究竟是愛深紅還是更愛淺紅呢?賞析:詩題為獨步尋花,組詩的第五首則寫到黃師塔前看花。“黃師塔前江水東”,寫具體的地點。“春光懶困倚微風”則寫自己的倦態,春暖人易懶倦,所以倚風小息。但這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這裏疊用愛字,愛深紅,愛淺紅,愛這愛那,應接不暇,但又是緊跟著“開無主”三字來的。“開無主”就是自由自在地開,盡量地開,大開特開,所以下句承接起來更顯出絢爛綺麗,詩也如錦似繡。

關於江畔獨步尋花古詩意思及注釋的問題分享到這裏就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