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為您分享再遊玄都觀的一些知識,本文內容可能較長,請你耐心閱讀,如果能碰巧解決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您的支持是對我們的最大鼓勵!

再遊玄都觀

再次踏入玄都觀,我不禁感歎著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更迭。這座古老的道觀仿佛是一本裹著塵埃的古籍,沉澱了千年的智慧和曆史。

一踏入觀內,便撲麵而來一股幽香。那是香爐中攜帶著道家精髓的煙霧,彌漫在整個殿堂之中。觀內陳設簡樸,古樸的木製家具上放著些許道家經典書籍,書旁有一位老道士正在靜靜地修煉。他麵容慈祥,仿佛看透了世間的紛擾。

走進觀內的花園,百花齊放,競相綻放著各自的色彩。桃花、梅花、牡丹等各式花卉,在微風中搖曳生姿,猶如仙境一般。這裏是修道人修煉的地方,也是人們淨化心靈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所在。

走過花園,我來到了一處偏僻的小溪邊。潺潺流水,清澈見底。這裏是修道人修行的禪悟之地,亦是凡人洗滌心靈的噴泉。我靜坐在溪邊,閉上眼睛,盡力屏棄世俗的雜念,隻專注於那一絲絲微風、一滴滴流水。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氣,仿佛對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

離開小溪,我前往觀內的大殿。大殿內供奉著一尊尊莊嚴的道神塑像,我向每一位神像行了一禮。周圍牆壁上掛滿了道家經典的字畫,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副描繪了老子騎著青牛離開的畫作。這是讓人心馳神往、感悟無限的畫卷,展示了老子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超越世俗的境界。

再次遊覽玄都觀,我仿佛穿越了千年時光,親身感受到了道家智慧的瑰寶。這裏是修行者的聖地,也是凡人淨化心靈的所在。我心懷感激,默默地向這座固若金湯的觀宇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再遊玄都觀

一、中心思想不同

1、《遊玄都觀》:此詩通過人們在玄都觀看花的事,含蓄地諷刺了當時掌管朝廷大權的新官僚。此篇詩語譏忿,觸怒當權者,作者因此又遭貶逐。

2、《再遊玄都觀》:這首詩重提舊事,向打擊作者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複就屈服妥協。前兩句寫出玄都觀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景色,後兩句由花事之變遷,關合到詩人自己之升沉進退。全詩用比擬的方法,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諷刺,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

二、寫作年代不同

1、《遊玄都觀》:永貞元年(805),即貞元二十一年,劉禹錫參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敗後,被貶為朗州司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時被貶的柳宗元等人。這首詩,就是他從朗州回到長安時所寫的,由於刺痛了當權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派為遠州刺史。官是升了,政治環境卻無改善。

2、《再遊玄都觀》:《再遊玄都觀》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此詩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十四年前,劉禹錫因賦玄都觀詩開罪於權相武元衡,被遠竄嶺南。十四年後,劉禹錫“複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長安。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作者寫這首詩,再詠玄都,對武元衡等顯然是一種嘲笑和鞭撻。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遊玄都觀》表麵上是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情景,骨子裏卻是諷刺當時權貴的。從表麵上看,前兩句是寫看花的盛況,人物眾多,來往繁忙,而為了要突出這些現象,就先從描繪京城的道路著筆。一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了大道上人馬喧闐、川流不息的盛況。

寫看花,又不寫去而隻寫回,並以“無人不道”四字來形容人們看花以後歸途中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則桃花之繁榮美好,不用直接讚以一詞了。

它不寫花本身之動人,而隻寫看花的人為花所動,真是又巧妙又簡練。後兩句由物及人,關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觀裏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眾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長安的時候,根本還沒有。

去國十年,後栽的桃樹都長大了,並且開花了,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樹猶如此,人何以堪”了。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自言係出中山(治今河北定縣)。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間擢進士第,登博學宏辭科。授監察禦史。

曾參加王叔文集團,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被貶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後以裴度力薦,任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其詩通俗清新,善用比興手法寄托政治內容。

《竹枝詞》、《柳枝詞》和《插田歌》等組詩,富有民歌特色,為唐詩中別開生麵之作。有《劉夢得文集》。

再遊玄都觀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再遊玄都觀表達了詩人:滿懷勝利的喜悅,對於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在這裏投以輕蔑的嘲笑,從而顯示了自己的不屈和樂觀,顯示了他將繼續戰鬥下去。

《再遊玄都觀》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重提舊事,向打擊作者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複就屈服妥協。前兩句寫出玄都觀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景色,後兩句由花事之變遷,關合到詩人自己之升沉進退。

全詩用比擬的方法,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諷刺,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堅強意誌。原文: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木。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誌一時之事。旋又出牧,於今十有四年,複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蕩然無複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白話譯文: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員外郎,當時這個觀裏沒有花。那年貶我出去作連州刺史,不久又貶為朗州司馬。

過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說有道士親手栽植了仙桃,滿觀如紅霞,於是才有前首詩以記一時之事。接著又派出作刺史,現在十四年了,我又回來作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空空蕩蕩的連一株樹也沒有了,隻有兔葵燕麥在春風中擺動。文學賞析:

這首詩重提舊事,向打擊作者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複就屈服妥協。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表麵上看,它隻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觀中非常寬闊的廣場已經一半長滿了青苔。

經常有人跡的地方,青苔是長不起來的。百畝廣場,半是青苔,說明其地已無人來遊賞了。“如紅霞”的滿觀桃花,“蕩然無複一樹,唯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觀覽的菜花。這兩句寫出一片荒涼的景色,並且是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

再遊玄都觀譯文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唐代·劉禹錫《再遊玄都觀》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遊曆看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玄都觀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長滿了青苔,原盛開的桃花已經蕩然無存,隻有菜花在開放。先前那些辛勤種桃的道士如今那裏去了呢?前次因看題詩而被貶出長安的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啊! 鑒賞 該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誌一時之事。鏇又出牧。今十有四年,複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複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楚,詩人因寫了看花詩諷刺權貴,再度被貶,一直過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長安任職。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作者寫這首詩,是有意重提舊事,向打擊他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複就屈服妥協。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表麵上看,它隻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觀中非常寬闊的廣場已經一半長滿了青苔。經常有人跡的地方,青苔是長不起來的。百畝廣場,半是青苔,說明其地已無人來遊賞了。“如紅霞”的滿觀桃花,“蕩然無複一樹”,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觀覽的菜花。這兩句寫出一片荒涼的景色,並且是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 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之“玄都觀裏桃千樹”,“無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強烈的對照。下兩句由花事之變遷,關合到自己之升進退,因此連著想到:不僅桃花無存,遊人絕跡,就是那一位辛勤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可是,上次看花題詩,因而被貶的劉禹錫現在倒又回到長安,並且重遊舊地了。這一切,是不能預料的。言下有無窮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則以桃花比新貴,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相同。種桃道士則指打擊當時革新運動的當權者。這些人,經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因而被他們提拔起來的新貴也就跟著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煊赫聲勢,而讓位於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淨盡菜花開”一樣。而桃花之所以淨盡,則正是“種桃道士歸何處”的結果。 詩人想的是: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樹倒猢猻散”。而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又回來了,難道是那些人所能預料到的嗎?對於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在這裏投以輕蔑的嘲笑,從而顯示了自己的不屈和樂觀,顯示了他將繼續戰鬥下去。 創作背景 詩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詩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十四年前,劉禹錫因賦玄都觀詩開罪於權相武元衡,被遠竄嶺南。十四年後,當他再次回到了長安。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劉禹錫重提舊事,對武元衡等顯然是一種嘲笑和鞭撻。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禦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曆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唐代·劉禹錫《再遊玄都觀》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遊曆看花山色入層城,鍾聲臨複岫。乘閑息邊事,探異憐春候。 曲閣下重階,回廊遙對霤。石間花遍落,草上雲時覆。 鑽火見樵人,飲泉逢野獸。道情親法侶,時望登朝右。 執憲糾奸邪,刊書正訛謬。茂才當時選,公子生人秀。 贈答繼篇章,歡娛重朋舊。垂簾獨衰疾,擊缶酬金奏。——唐代·崔元翰《清明節郭侍禦偶與李侍禦、孔校書、王秀才遊開化寺臥病不得同遊賦得十韻兼呈馬十八》清明節郭侍禦偶與李侍禦、孔校書、王秀才遊開化寺臥病不得同遊賦得十韻兼呈馬十八 山色入層城,鍾聲臨複岫。乘閑息邊事,探異憐春候。 曲閣下重階,回廊遙對霤。石間花遍落,草上雲時覆。 鑽火見樵人,飲泉逢野獸。道情親法侶,時望登朝右。 執憲糾奸邪,刊書正訛謬。茂才當時選,公子生人秀。 贈答繼篇章,歡娛重朋舊。垂簾獨衰疾,擊缶酬金奏。 清明節遊曆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麵香。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秋浦歌十七首 唐代 : 李白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麵香。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 遊曆 , 山水 , 抒情組詩

再遊玄都觀的寫作背景

再遊玄都觀創作背景如下:

《再遊玄都觀》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此詩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十四年前,劉禹錫因賦玄都觀詩開罪於權相武元衡,被遠竄嶺南。

十四年後,劉禹錫“複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長安。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作者寫這首詩,再詠玄都,對武元衡等顯然是一種嘲笑和鞭撻。

該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

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誌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複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複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楚,詩人因寫了看花詩諷刺權貴,再度被貶,一直過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長安任職。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表麵上看,它隻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觀中非常寬闊的廣場已經一半長滿了青苔。經常有人跡的地方,青苔是長不起來的。百畝廣場,半是青苔,說明其地已無人來遊賞了。

“如紅霞”的滿觀桃花,“蕩然無複一樹”,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觀覽的菜花。這兩句寫出一片荒涼的景色,並且是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

再遊玄都觀翻譯

再遊玄都觀原文: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再遊玄都觀翻譯及注釋 翻譯 玄都觀偌大庭院中有一半長滿了青苔,原盛開的桃花已經蕩然無存,隻有菜花在開放。先前那些辛勤種桃的道士如今那裏去了呢?前次因看題詩而被貶出長安的我——劉禹錫又回來了啊! 注釋 1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玄都觀賞花詩寫後,劉禹錫又被貶出京,十四年後重被召回,寫下此篇。2百畝庭中:指玄都觀百畝大的觀園。苔:青苔。3淨盡:淨,空無所有。 盡:完。4種桃道士:暗指當初打擊王叔文、貶斥劉禹錫的權貴們。 再遊玄都觀鑒賞 該詩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詩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雲:「餘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今廣東省連縣),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誌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複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複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遊。時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說得很清楚,詩人因寫了看花詩諷刺權貴,再度被貶,一直過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長安任職。在這十四年中,皇帝由憲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換了四個,人事變遷很大,但政治鬥爭仍在繼續。作者寫這首詩,是有意重提舊事,向打擊他的權貴挑戰,表示決不因為屢遭報複就屈服妥協。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樣,此詩仍用比體。從表麵上看,它隻是寫玄都觀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觀中非常寬闊的廣場已經一半長滿了青苔。經常有人跡的地方,青苔是長不起來的。百畝廣場,半是青苔,說明其地已無人來遊賞了。「如紅霞」的滿觀桃花,「蕩然無複一樹」,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足以供觀覽的菜花。這兩句寫出一片荒涼的景色,並且是經過繁盛以後的荒涼。 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之「玄都觀裏桃千樹」,「無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強烈的對照。下兩句由花事之變遷,關合到自己之升進退,因此連著想到:不僅桃花無存,遊人絕跡,就是那一位辛勤種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終,可是,上次看花題詩,因而被貶的劉禹錫現在倒又回到長安,並且重遊舊地了。這一切,是不能預料的。言下有無窮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則以桃花比新貴,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相同。種桃道士則指打擊當時革新運動的當權者。這些人,經過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勢了,因而被他們提拔起來的新貴也就跟著改變了他們原有的煊赫聲勢,而讓位於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淨盡菜花開」一樣。而桃花之所以淨盡,則正是「種桃道士歸何處」的結果。 詩人想的是:這,也就是俗話說的「樹倒猢猻散」。而我這個被排擠的人,卻又回來了,難道是那些人所能預料到的嗎?對於扼殺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敵,詩人在這裏投以輕蔑的嘲笑,從而顯示了自己的不屈和樂觀,顯示了他將繼續戰鬥下去。 劉禹錫玄都觀兩詩,都是以比擬的方法,對當時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諷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體現了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意象。這種藝術手法是高妙的。 再遊玄都觀創作背景 《再遊玄都觀》作於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詩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的續篇。十四年前,劉禹錫因賦玄都觀詩開罪於權相武元衡,被遠竄嶺南。十四年後,劉禹錫「複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長安。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劉禹錫重提舊事,再詠玄都,對武元衡等顯然是一種嘲笑和鞭撻。 詩詞作品: 再遊玄都觀 詩詞作者:【 唐代 】 劉禹錫 詩詞歸類: 【遊曆】、【看花】

關於再遊玄都觀的問題分享到這裏就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