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是一個古老而浪漫的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會一起出來觀賞皎潔的月亮。這個習俗在古代中國就已經存在了,許多古人也用詩歌表達了他們對月亮的讚美和對這一美好夜晚的喜愛。

十五夜望月古詩譯文

古代文人常常在十五夜望月時寫下許多優美的詩句。其中一首著名的詩來自唐代詩人杜甫,他寫道:“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這首詩描繪了月亮逐漸升起,照亮了夜空的情景。杜甫以嫦娥偷吃仙藥為比喻,表達了對過去事物的懊悔和對美好夜晚的向往。

除了杜甫,許多其他詩人也在十五夜望月時寫下了優美的詩句。唐代詩人杜牧寫道:“清時有月人初照,光影沉沉九重。”這首詩描繪了月亮的光芒照亮了深沉的夜晚,給人們帶來了輕鬆和愉悅。另一位唐代詩人白居易寫道:“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裏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天地間廣闊景色的讚美,月亮作為其中一部分,被描繪成一個美麗的元素。

這些詩句不僅展現了古人對月亮的讚美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美好夜晚的向往和思考。在現代,十五夜望月的傳統依然延續著。每年的這一天,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賞月,感受月亮帶給我們的寧靜與祥和。無論是古代詩人還是現代人,都對月亮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它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向往的美好象征。

在十五夜望月時,讓我們一起沉浸在這古老而美麗的傳統之中,欣賞月亮帶來的寧靜與浪漫。讓我們用心品味杜甫、杜牧、白居易等古人的詩句,感受他們對月亮的讚美,也體會到月亮代表著人類追求美好、向往自由的意義。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我們都可以在這美好的節日裏,感受到月亮帶給我們的溫暖與希望。

十五夜望月古詩譯文注釋

古代文人詠月的詩作中,最有名的就是“十五夜望月”了。這首古詩描繪了一個人在中秋之夜仰望皎潔的月亮時的心情和景色。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該詩開篇即以問天的方式,表達了對月亮的思念之情。詩人心中疑惑的是,不知道月亮所在的位置,也不知道這一夜是何年何日。

“我欲乘風破浪,踏遍黃河之湄。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希望乘風而去,遊曆神州大地,特別希望看到北固樓。北固樓是古代有名的樓閣,坐落在山邊,視野開闊,可以俯瞰整個城市的美景。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瑩瑩世界皆臨落,萬裏無雲空凝碧。”這兩句描述了北風吹來的寒冷,天空中的雲彩和風中的雪花,使得整個世界都顯得晶瑩剔透。而萬裏無雲的天空更加使人感到空靈和寧靜。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江山美景和曆史偉人的讚美。江山如畫意味著美麗的風景和令人讚歎的曆史背景,豪傑則是指曆史上的英雄人物。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這句直接提到了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公瑾是諸葛亮的字,雄姿英發形容了諸葛亮的風采。小喬則是指三國時期的美女。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句描述了諸葛亮的形象和功績。羽扇綸巾是諸葛亮的標誌性服飾,檣櫓灰飛煙滅則形容了他的忙碌和功績。

這首古詩通過描述月亮的美麗和詩人對曆史和英雄的思念,展示了古代文人對美好事物的崇敬和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思考。這是一首充滿著詩意和哲理的詩作。

十五夜望月古詩譯文簡短

十五夜望月,古人鍾愛的美景,總是引得人們心馳神往。他們將對月的讚美溶入詩詞之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古人有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李白《月下獨酌》中的名句。十五夜望月時,人們常常拿起酒杯,對著圓圓的明媚月光,以此表達對生命和自然的敬意。杜甫也有一首《月夜憶舍弟》,詩中寫道:“悵望千秋共明月,依舊獨對綠窗花。”月光穿透綠窗花,映照出離人心中的思念和孤獨。

古人在讚美月的也常常表達對家鄉的思戀之情。唐代詩人張九齡的《登鸛雀樓》中有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他以黃河入海的景象來比喻離鄉之苦,而十五夜望月時,這種思鄉之情更加濃烈。

在古人眼中,月是寄托著他們的希望和夢想的象征。蘇軾的《水調歌頭》中有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明月的存在讓人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更高的境界。

十五夜望月,是一種對自然美景的讚美,也是對人生的思考。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對月的讚美永遠不會停止。我們在賞月之餘,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通過欣賞月亮的美麗,使心靈得到淨化和滋養。無論是在家鄉還是異鄉,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夢中,月亮都是照亮我們前行的燈塔。讓我們在十五夜望月的時刻,心懷感激,把握好眼前的時光,追求自己的夢想,追求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