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寫給劉備的一封表文。這封表文充滿了忠誠、聰明和膽識,成為了後世兒童學習的範文之一。下麵是諸葛亮出師表的原文及翻譯。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及翻譯

原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議,以沮親功;今天下承平,實宜開弘益之門,引長賢之誌。

若宮中府中之事,半參議郎、郎中舍人,詳得所聞。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言。

臣亮謹以此表敬獻於陛下。

翻譯:

我諸葛亮說:先帝在國家創業未有成功一半的時候,就突然病逝了。現如今天下分裂,益州疲弊不堪,正是危急存亡之秋。然而在宮廷裏服侍先帝的臣子,內外都是不懈的;而忠心報國的誌士,也忘我的投身於國家之外。這是因為我們回憶起先帝對他們的殊遇,所以想要報答陛下。陛下應該開明聖聽,以表彰先帝的遺德,振興這些有誌之士的氣概。對於他們的功勳,不應該妄加評議,以免泄氣。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應該廣納賢才,引導他們的誌向。至於宮中府中的事務,半可由參議郎、郎中舍人詳細知曉。現在我將去遠離,站在表上流淚,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我諸葛亮謹以此表敬獻給陛下。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及翻譯八大名賦之首

諸葛亮,字孔明,一代智者,堪稱八大名賦之首。他的才華和智慧使得他成為劉備的重要謀士,為三國時期的曆史留下了輝煌的一頁。“諸葛亮出師表”可謂他一生中最為著名的文學作品。

《諸葛亮出師表》原文如下: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以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惡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付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思所以報效之事。至今五年矣,肝膽塗地,但恐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臣到秋七月十五日,年四十一歲。臣至秋七月望之前,亮之出師表至此。

諸葛亮的《諸葛亮出師表》翻譯如下:

臣亮說:先帝創業還未成功一半,便不幸中途崩殂。如今天下分為三國,益州疲弊,正是危急存亡之秋。然而身為侍衛之臣不怠於職內,忠誌之士不忘身在外者,正是追逐先帝殊遇,希望能向陛下獻策報國之人。我認為陛下應該開放聖聽,以彰揚先帝的德業,鼓舞士氣;不應該貶低自己,引用不義之事,阻塞忠言進諫之路。

宮中府中,應當合為一體,刑罰清明公正,不應該有區別。如果有人犯法作奸,或者有人忠善,都應當交給司法機關,論其刑賞,以彰顯陛下平明之理;不應偏袒某一方,使內外法度不一致。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都是忠實可靠、誌向純粹的人,所以先帝選擇他們以遺傳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務,無論大小,都應請教他們,然後進行施行,必然能夠補充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為人正直均衡,對於軍務了然於胸,在過去我們試用過他,先帝稱他為“能人”,所以眾人推舉向寵擔任督師。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請教他,必然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遠離小人,這就是西漢能夠興旺的原因;親近小人,遠離賢臣,這就是後漢傾頹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討論這一問題,從未不歎息痛惡於桓、靈。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都是忠誠正直、甘願為國捐軀的人,願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漢室的興起,可以預計日子了。

臣本是布衣,勤苦耕種於南陽之濱;隻為保全性命於亂世,從未奢求名聞達於眾侯。先帝不以我卑微賤下,把我從草廬中三次召見,征詢我對當時形勢的看法,因此感激,於是承諾先帝的遺願奮力前行。

後來遭遇覆滅,是在失敗軍隊中接任職務,是在危機關頭接到命令,我現在已經服役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謹慎,所以臨終時托付給我重要大事。接受任務以來,夜以繼日地憂慮歎息,恐怕不能勝任,以傷先帝之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荒蕪之地。如今南方已經平定,兵力充足,應該率三軍北定中原,盡力用盡愚鈍,驅除奸凶,興複漢室,重返舊都。這是我要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國家職分的原因。

至於斟酌損益和提出忠言,則由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擔任。願陛下托付給我討賊興複之使命,如果辦不到,那就治罪臣下,以報先帝之靈。如果沒有興德之言,那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遲鈍,以昭彰他們的過失;陛下也應當自謀良策,以谘詢善道,聽取雅言,深入追究先帝的遺詔。臣接受命令之日,寢食不安,思考有關報效之事。至今已經五年了,心力交瘁,隻怕不能勝任以傷先帝之明,所以五月渡過瀘水,深入荒蕪之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力充足,應該率三軍北定中原,盡力用盡愚鈍,驅除奸凶,興複漢室,重返舊都。這是我要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國家職分的原因。我到秋七月十五日,年四十一歲。在秋七月到望之前,即《諸葛亮出師表》至此。

諸葛亮的《諸葛亮出師表》是一封充滿忠誠和智慧的辭表,表達了他對國家的忠心和對劉備的讚揚。他的文采和理論使他成為八大名賦之首,並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曆史文獻。

子衿原文及翻譯拚音

子衿原文及翻譯拚音:子衿,天衣無縫。拚音:zǐ jīn, tiān yī wú fèng.

子衿,是一種古老的織物,具有頗為優雅的氣質。無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喜愛子衿之美。它以其精細的紋理和柔軟的質地而聞名,被譽為天衣無縫。

子衿,其紡織工藝非常講究,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製成。選取上等的絲綢或棉紗,用特殊的方法編織而成。經過精細的刺繡工藝,將精美圖案細致地繡在子衿上。用天然染料進行上色,並經過漂洗和熨燙等環節,使子衿達到最佳的質感。

子衿,其蘊含的意義也深深打動著人們。它代表著順從和純潔,是婚宴上新娘必不可少的裝飾品。它寄托著人們對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祝福。在古代,新娘幾乎都會用子衿來裝飾婚紗,象征著她們對丈夫的忠誠和對婚姻的承諾。

子衿的魅力不僅僅體現在其外觀上,更在於其傳統文化的內涵。它代表著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精髓,傳承了千百年的曆史和智慧。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子衿都以其獨特的美感和它所代表的價值觀而被人們所喜愛和推崇。

隨著時代的變遷,子衿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現代人更加追求時尚和便利,對於傳統文化的關注也逐漸減少。我們應該珍惜子衿這樣的傳統藝術品,將它傳承下去,並賦予它新的時代意義。

子衿,雖然在現代社會中的身影逐漸淡化,但它的美麗和價值卻永遠不會消失。讓我們一起走進傳統文化的殿堂,重拾子衿的獨特魅力吧!讓它繼續在時光中延續,永遠散發著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