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來給您講解有關呂氏春秋原文(呂氏春秋疑似原文及翻譯)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麵一起來看看吧!

呂氏春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兵書,被譽為兵家必讀經典之一。它由戰國時期的呂不韋創作,共分為五篇,包含了豐富的軍事理論和策略。下麵我將簡要介紹呂氏春秋的原文及其翻譯。

呂氏春秋原文(呂氏春秋疑似原文及翻譯)

呂氏春秋第一篇名為《六般》,主要講述了戰爭中的六種特征或六種變化。其中有“疾”、“遲”、“輕”、“重”、“難”和“易”六個關鍵詞。這些關鍵詞代表了在戰爭中需要考慮的各種情況和可能性。

呂氏春秋第二篇名為《戰國》,主要討論了戰國時期的政治局勢和各國之間的關係。在這篇文章中,呂氏春秋提出了“三分天下”和“諸侯歸周”的觀點,強調了各國應該臣服於周王朝的領導。

呂氏春秋第三篇名為《用兵》,是整部兵書中最重要的一篇。它提供了豐富的用兵策略和軍事原則,例如“陰陽之變”、“兵法之用”等等。這些原則都是根據呂不韋親自的實戰經驗總結而成的。

呂氏春秋第四篇名為《武備》,主要講述了軍隊的裝備和訓練。在這篇文章中,呂氏春秋提出了“武備百藝”和“兵車森列”等觀點,強調了軍隊在戰爭中必須具備充足的裝備和訓練,才能保持戰鬥力。

呂氏春秋第五篇名為《吳楚》,主要講述了吳國和楚國之間的戰爭。這篇文章提供了大量的戰爭案例和策略,對於理解戰爭的本質和勝利的關鍵有著重要意義。

呂氏春秋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原文及翻譯內容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古代戰爭的策略和原則。它對於現代軍事理論的研究和軍事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呂氏春秋原文(呂氏春秋疑似原文及翻譯)

呂氏春秋原文及翻譯如下:

原文: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達乎死生之分,則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與崔杼盟而不變其義。延陵季子,吳人願以為王而不肯。孫叔敖三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憂。皆有所

達也。有所達則物弗能惑。

荊有次非者,得寶劍於幹遂,還反涉江,至於中流,有兩蛟夾繞其船。次非謂舟人日:

“子嚐見兩蛟繞船能兩活者乎?”船人日:”未之見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寶劍日:”此江中

之腐肉朽骨也。棄劍以全己,餘奚愛焉!”於是赴江刺蛟,殺之而複上船,舟中之人皆得

活。孔子聞之日:”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棄劍者,其次非之謂乎?”

禹南省,方濟乎江,黃龍負舟。舟中之人,五色無主。禹仰視天而歎日:”吾受命於天,

竭力以養人。生,性也;死,命也。餘何憂於龍焉?”龍附耳低尾而逝。則禹達乎死生之

分也。

天固有衰歉廢伏,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窮屈匱,有充實達遂,此皆天之容物理也。檉

人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與崔杼盟。其辭曰:”不與崔氏而與公孫氏者,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飲血,仰而呼天曰:”不與公孫氏而與崔氏者,受此不祥!"崔杼不說,直兵造胸,句兵鉤頸,謂晏子曰:”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則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獨不為夫詩乎!《詩》曰:’愷悌君子,求福不回。’嬰且可以回而求福乎?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賢者,不可殺也。"罷兵而去。晏子之仆將馳,晏子撫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節!疾不必生,徐不必死。"晏子可謂知命矣。命也者,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人事智巧以舉措者不得與焉。故國士以義為之決而安處之。

白圭問於鄒公子夏後啟曰:”踐繩之節,匹士之誌,三晉之事,此天下之豪英。以處於晉,而迭聞晉事。未嚐聞踐繩之節、匹士之誌,願得而聞之。"夏後啟曰:”以為可為,故為之;為之,天下弗能禁矣。以為不可為,故釋之;釋之,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後啟曰:”生不足以使之,則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則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賢主使不肖以賞罰,使賢以義。使其下也必義,審賞罰,然後賢不肖盡為用矣。譯文:通達事理的人,通曉死生之義。通曉死生之義,那麼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晏子與崔杼盟誓時,而不改變自己遵守的道義。延陵季子,吳國人願意讓他當王而他卻不肯當。孫叔敖幾次當令尹並不顯得高興,幾次不當令尹也並不顯得憂愁。這是因為他們都通曉(義理)啊。通曉(義理),那麼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國有一個叫次非的人,在幹遂那得到了一把寶劍。他回來的時候坐船渡長江,到了江心,有兩條蛟龍從兩邊纏繞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對船工說:”你是否見到過兩條蛟龍纏繞住船,龍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說:”沒有見過。”次非捋起袖子,伸出胳膊,撩起衣服,拔出寶劍,說:”我至多不過成為江中的腐肉朽骨罷了,如果丟掉寶劍能保全自己,我哪裏會舍不得寶劍呢! “於是跳到江裏去刺殺蛟龍,殺死蛟龍後又上了船,船裏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聽到這事以後說:”好啊!不因為將成為腐肉朽骨而丟掉寶劍的,大概說的就是次非吧!”

禹到南方巡視,在渡江的時候,一條黃龍把他所乘的船馱了起來。船上的人都大驚失色。禹仰臉朝天感慨地說:”我從上天接受使命,盡力養育人民。生,是事物固有的特點;死,是命中注定。我對龍有什麼害怕的呢?”龍伏下耳朵垂下尾巴遊開了。這樣看來,禹是通曉死生之義的。天本來就有衰微、虧缺、毀棄、隱伏,有興盛、盈餘、聚積,生息;人也有困頓、窘迫、貧窮、匱乏,有充足、富饒、顯貴、成功。這些都是天包容萬物的原則。古代的聖人不因自己的私念傷害神性,隻是安然地對待罷了。

晏子與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詞說:”不親附崔氏而親附齊國公室的人,必遭禍殃! “晏子低下頭含了口血,仰起頭向上天呼告說:”不親附齊國公室而親附崔氏的人,必遭禍殃! “崔杼很不高興,用矛頂著他的胸,用戟勾住他的頸,對晏子說:”如果你改變你說的話,那麼我可以與你共同享有齊國;如果你不改變你所說的話,那麼現在就是你生命終結的時刻了!”晏子說:”崔子,你難道沒有學過《詩》嗎?《詩》中說: ‘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曲求福。我難道能夠以邪曲來求福嗎?你考慮考慮這些話吧!”崔杼說:”這是一個賢德的人,不可以殺死他。”於是崔杼撤去兵器離開了。晏子的車夫要趕馬快跑,晏子按著車夫的手說:”安穩點,不要失去常態!快了不一定就能活,慢了不一定就會死。”晏子可以說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為什麼會這樣但最終卻這樣了。靠耍聰明來做事的人,是不能領會這些的。因此國家傑出的人,按照義的原則決斷,安然地對待它。

白圭向鄒公子夏後啟問道:”正直之士的節操,平民百姓的誌向,三家分晉的事情,這些都是天下最傑出的。因為我住在晉國,所以屢次聽到晉國的事情,不曾聽到過正直之士的節操、平民百姓的誌向,希望能聽您說一說。”夏後啟說:”認為可以做,所以就去做,做了,天下誰都不能禁止他。認為不可以做,所以就不去做,不去做,天下誰都不能夠驅使他。”白圭說:”利益也不能驅使他嗎?威嚴也不能禁止他嗎?”夏後啟說:”就連生存都不能夠用來驅使他,那麼利益又怎麼足夠用來驅使他呢?連死亡都不足夠用來禁止他,那麼禍害又怎麼足夠用來禁止他呢?”

聖明的君主用賞罰役使不肖之人,用道義運用賢德之人。賢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屬一定要根據道義,慎重地施行賞罰,這樣之後,賢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為自己所使用了。

呂氏春秋報更原文及翻譯

《呂氏春秋》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為不善亦然。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辭,乘輿而去。又之齊,齊王欲留之仕,又辭而去。人問其故,曰:“之二國者皆將亡。所學有五盡。

何謂五盡? 曰:莫之必,則信盡矣;莫之譽,則名盡矣;莫之愛,則親盡矣;行者無糧、居者無食,則財盡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則功盡矣。國有此五者,無幸必亡。中山、齊皆當此。”若使中山之王與齊王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亡矣。

其患不聞雖聞之又不信然則人主之務在乎善聽而已矣夫五割而與趙悉起而距軍乎濟上未有益也是棄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譯文:

周鼎上鑄有饕餮紋,有頭沒有身子,正在吃人而沒有吞下去,禍害已危及自身,用以說明惡有惡報。做不善的事也是這樣。白圭到中山國,中山國的君主想要留下他,白圭堅決謝絕,乘車離開了。又到了齊國,齊國君主想要留他做官,他又謝絕,離開了齊國。

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這兩個國家都將要滅亡。我聽說有五盡。

什麼叫五盡呢?就是:沒有人信任他,那麼信義就喪盡了;沒有人讚譽他,那麼名聲就喪盡了;沒有人喜愛他,那麼親人就喪盡了;行路的人沒有幹糧、居家的人沒有吃的,那麼財物就喪盡了;不能任用人,又不能發揮自己的作用,那麼功業就喪盡了。

國家有這五種情況,必定滅亡,無可幸免。中山國、齊國都正符合這五種情況。”假如讓中山的君主和齊國的君主聞知“五盡”,並改正自己的惡行,那就一定不會滅亡了。他們的禍患在於沒有聽到這些話,即使聽到了又不相信。

這樣看來,君主需要努力做的,在善於聽取意見罷了。中山五次割讓土地給趙國,齊王率領全部軍隊在濟水一帶抵禦燕國,都沒有什麼益處,(都沒有逃脫國亡身死的下場)。這是由於他們拋棄了那些能使國家生存的東西,而創造了滅亡的條件。《呂氏春秋》有很高的曆史地位的原因:

《呂氏春秋》之所以能夠有這麼高的曆史地位,一部分得益於其的體係和內容特點,另外一部分得益於它的藝術成就。體係和內容的獨特為它奠定了紮實的創作基礎,成功的藝術手法的運用為它注入了新的活力,當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注定它能夠一鳴驚人。

呂氏春秋疑似原文及翻譯

待譯○疑似

1、能使人非常迷惑的,必定是物與物之間非常相似。

辨別玉的人擔心的,是擔心石頭和玉石相似;

相劍的人所擔心的,是擔心劍劍與吳鉤幹將劍相似;

英明的君主所擔心的是博聞善辯似乎學術通達的人。亡國之主似智,亡國之臣似忠。

(亡國之主好像個個聰明絕頂,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亡國之臣好像個個都是忠誠,其實是大奸大惡)相似的東西,讓愚笨的人感到困惑,讓聖人更加擔憂,所以墨子碰到了岔路會嚎啕大哭。2、周朝定都豐、鎬。這個地方鄰近西戎。於是,周王和各家諸侯約定:在大路旁,築起一座高 堡,上麵放置大鼓,如果戎人入侵,就擊鼓報警,彼此傳告,各路諸侯兵馬都要趕來救援周 王。�有一次,戎人入侵,幽王擊鼓報警,各路諸侯兵馬紛紛趕來,幽王的寵姬褒姒看見,開心地 大笑起來。�後來,幽王想讓褒姒高興,就幾次擊鼓,弄得各路諸侯幾次興師動眾趕到,卻不見敵人。�戎人真的又打來了,幽王再次擊鼓,諸侯兵馬卻不來了。�結果,幽王兵敗,死在驪山腳下,為天下人所恥笑。賢者有小惡以致大惡,褒姒之敗,乃令幽王好小說以致大滅。故形骸相離,三公九卿出走。此褒姒之所用死,而平王所以東徙也,秦襄

晉文之所以勞王勞而賜地也。3、魏國的北部有個叫黎丘的鄉村,(那)有個奇怪的鬼,(那個奇鬼)喜歡裝扮別人的兒子,侄子,兄長,弟弟的樣子.鄉村的一個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裝扮成他的兒子的樣子,扶他卻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後就責罵他的兒子,說:"我是你的父親啊,難道所我對你不夠好嗎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為什麼 "他的兒子哭著磕頭碰地說:"冤枉啊!沒有這樣的事啊!昨天我去村東向人討債,可以問他的."他的父親相信他的話,說:"嗬!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來曾經聽說過的!"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將它刺死.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兒子擔心父親不能回家,就前去迎接他.老人看見兒子,拔出劍就刺他.老人的頭腦竟被像他兒子的鬼弄糊塗了,因而殺死了自己真正的兒子.那些被冒牌的賢士搞糊塗的人,見了真的賢士,反而不能辨認,他們的頭腦其實是和黎丘老人一樣啊!

對於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現象,不能不審察清楚。審察這種現象,一定要找適當的人。舜架車,堯坐左邊,禹坐右邊,到了大澤問牧童這裏的情形,到了水邊問漁師那裏的狀況,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知道的詳細周密。孿生子長得很相像,但他們的母親總是能夠辨認,這是因為母親對他們了解得很清楚。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303069.html?fr=qrl3

呂氏春秋中的經典名篇

1. 文言文名篇 歸去來辭 作者: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栽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 三徑就荒,鬆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鬆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複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農人告餘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複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複奚疑?。 2. 要經典的古文名句(100條)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衛風·湛奧》) 2.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詩經·大雅·蕩》) 6.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7.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8.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團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涉江》) 9.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楚辭·卜居》) 10.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11.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對楚王問》)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左傳·僖公十年》) 14.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5.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戰國策·趙策)) 18.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戰國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謀攻》) 20.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2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靈公》) 2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2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論語·子罕》) 2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論語·為政》) 3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兩》) 3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述而》) 3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33.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子路)) 3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3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論語》)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3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公冶長))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生主)) 3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4O.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誰北則為枳。(《晏子春秋》) 41.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 4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4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醜)) 44.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上)) 4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醜)) 46.生於優患,死於安樂。(《孟子·告於下》) 47.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48.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49.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魚我所欲也》) 50.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苟子·勸學))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與之俱黑。 (《苟子·勸學》) 52.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喻老》) 5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呂氏春秋·盡數)) 5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雜記)) 55.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禮記·雜記下》) 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7.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58.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59.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間訓》) 60.失之毫厘,謬以千裏。(《史記·太史公自序》) 6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記·李將軍列傳》) 6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63.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史記》) 64.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史記·項羽本記》) 65.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史記·項羽本記》) 66.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史記·項羽本記》) 67.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滑稽列傳》) 68.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報任安書》) 69.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班固《漢書》) 7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家則無徒。(班固《漢書·東方朔傳》) 7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72.行百裏者,半於九十。 (漢(逸詩句風雅逸篇四》) 7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範曄(後漢書·馮異傳)) 74.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範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75.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南朝宋·範曄(後漢書·黃瓊傳)) 76.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範曄《後漢書·班超傳)) 77.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 。(範曄《後漢書》) 78.老驥伏櫪 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小已。 (曹操《龜雖壽》) 79.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80.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 3. 求經典名篇古文 《山海經》 精衛填海 誇父逐日 《左傳》 曹劌論戰 《戰國策》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論語》 《論語》六則 《孟子》 揠苗助長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弈秋誨弈 魚我所欲也 《莊子》 庖子解牛 《列子》 愚公移山 兩兒辯日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荀子》 勸學 《韓非子》 濫竽充數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禮記》 苛政猛於虎 《呂氏春秋》 刻舟求劍 李斯 諫逐客書 司馬遷 橋下拾履 將相和 諸葛亮 出師表 陶淵明 桃花源記 吳均 與宋元思書 酈道元 三峽 ……

呂氏春秋價值高嗎

呂氏春秋是好書。

《呂氏春秋》是由秦國著名的丞相呂不韋召集門客所作,它的內容包羅萬象,有八覽、六論、十二紀三部分組成,共有大約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創作於秦朝,容納了各種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涉及到了傳統文化的方方麵麵,可謂是包羅萬象了。

《呂氏春秋》不僅涉及的範圍廣泛,價值也是很高。值得一提的是是它的哲學價值,它的哲學價值起源於道家繼承觀,包含了不成熟的唯物論和辯證法,否定鬼神,崇尚科學,強調了學習是很重要的,對古代人的思想起了一定的影響,也起了規範作用。《呂氏春秋》的政治價值也是極其重要的,它已經是差不多完美的法律體係,政治思想和策略。更重要的是,除了這些價值,它了搜集整理了很多重要的文獻,非常具有學術價值。《呂氏春秋》裏的文獻包羅萬象,不僅有關於戰爭政治的《孫子》、《吳子》等,還有關於教育的《勸學》、《尊師》等,關於音樂方麵的《大樂》、《古樂》,還有一些關於醫學、農學、養生、天文、地理、曆史等方方麵麵的文學史料,非常具有參考價值,不愧被稱為是古代的百科全書式作品。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呂氏春秋原文(呂氏春秋疑似原文及翻譯)”的具體內容,今天的分享到這裏就結束啦,如果你還想要了解更多資訊,可以關注或收藏我們的網站,還有更多精彩內容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