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今天來給您講解有關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您,解決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麵一起來看看吧!

《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

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

《遊褒禪山記》是唐代文學家王之渙所作的一篇遊記,通過描繪褒禪山的美景和感悟,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厭倦和向往自然的情感。本文將對《遊褒禪山記》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整理。

整篇文章以描繪山的自然景觀為主線。王之渙用細膩的筆觸,生動地描繪了褒禪山的奇峰怪石、清泉飛瀑、茂盛的樹木和鳥獸。他特別提到了“峰巒如聚”,這是對峰巒眾多的描寫,形象地表達了山的壯麗與雄偉。

文章寄托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追求自由自在的願望。作者提到了“忽如一夜春風來”,用以形容自然界的變化,進而對比人間繁華的喧囂與浮躁。通過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厭倦,渴望遠離塵囂,追求心靈的寧靜和自由自在。

第三,文章強調了對自然的敬畏和順應。作者提到“山行終不久,歸來青瑣門”,以此表達了對山的敬畏之情。他意識到山雖然壯麗,但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應該尊重自然,不可過度侵害。這種對自然的敬畏,也表現了作者對自我修養的追求。

文章中還融入了人文的元素。作者提到了“石壁畫龍融三苑”,指的是山壁上繪有龍形,表達了對古人的景仰和向往。作者也描繪了褒禪山的禪宗文化,如“寺僧擲杖無僧見”等,強調了對禪宗的推崇和尊重。

《遊褒禪山記》是一篇描寫山的自然景觀,表達人對現實社會不滿和追求自由的遊記。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思考,作者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對自由自在的追求以及對古人和禪宗文化的推崇。這些知識點,使得《遊褒禪山記》成為唐代文學中一部獨具特色的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大家對知識點應該都不陌生吧?知識點是知識中的最小單位,最具體的內容,有時候也叫“考點”。掌握知識點是我們提高成績的關鍵!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高中《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歸納整理,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通假字 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古今異義 ① 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古義:十分之一。今義:基數詞。) ② 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古義:到底,達到,動詞。今天:表示另提一事,關聯詞。) ③ 於是餘有歎焉(古義:(於是,對此)在這個時候。今義:由於這個、因此。) ④ 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古義:不同尋常。今義:特別,副詞。) ⑤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義:治學的`人、求學的人。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 三、一詞多義 1.道 ① 有碑仆道(道路,名詞) ② 何可勝道也哉?(說,動詞) 2.名 ①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命名、取名,名詞作動詞)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說出名字,名詞作動詞) 3.其 ①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那,代詞,指代慧褒埋葬的時間) ② 距其院東五裏(那,代詞,指代慧空禪院) ③ 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它,代詞,代仆碑) ④ 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前“其”,代詞,代“穴”;後“其”,代詞,代好遊者) ⑤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也(前“其”,它,代詞,指代後洞;後“其”,那些,代詞,代遊客) ⑥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它,代詞,指華山洞) ⑦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前一個“其”,結構助詞,不譯;後一個“其”,那個,指示代詞) ⑧ 而予亦悔其隨之(自己,代詞,指作者) ⑨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他們,代詞,指代“古之人”) ⑩ 其孰能譏之乎?(難道,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 4.以 ①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介詞) ②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連詞,相當於“而”,表修飾) ③ 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用來,介詞) ④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連詞,相當於“而”,表並列) 5.之 ① 而卒葬之(代詞,這裏) ②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它,代指華山) ③ 褒之廬塚也/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結構助詞,的) ④ 而餘亦悔其隨之(代詞,他) ⑤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結構助詞,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 6.焉 ① 於是予有歎焉(兼詞,於此,對這件事) ② 而人之所罕至焉 / 然力足以至焉(代詞,那裏,指險遠的地方) 四、詞類活用 (一)名詞作狀語 ①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側,從側麵、從旁邊) (二)名詞作動詞 ①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舍,築舍居住) ②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命名、取名) ③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名,說出) (三)形容詞作動詞 ① 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四)形容詞作名詞 ① 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深,深度) ② 常在於險遠(險遠,險遠的地方) (五)使動用法 ①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使……謬誤)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①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塚也。 ② 距其院東五裏,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③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④ 所謂前洞也。 ⑤ 故非有誌者不能至也。 ⑥ 此餘之所得也。 ⑦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⑧ 四人者:廬陵 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二)省略句 ① 而卒葬(於)之(譯文:並且最終安葬在這裏。) ② 有碑仆(於)道(譯文:有塊石碑倒在路上。) ③ 餘於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我對倒地的石碑,又因此而感慨) (三)倒裝句 1.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後置) ①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②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六、固定結構 1.其孰能譏之乎?(“其……乎”意為“難道……嗎”) 七、文學常識 1.王安石 字介甫,晚年號半山,諡號“文”(故世稱“王文公”),臨川人,北宋(朝代)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官至宰相,後封舒國公,不久改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卒諡文,又稱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詩歌遒勁清新。主要作品集《臨川先生集》。在政治上積極推行“新法”,反對因循守舊,被列寧稱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 這是一篇說理性遊記,以遊山為喻,文章前麵寫遊山,後麵談道理,即事說理,說明要實現遠大理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外,更需要有堅定的誌向和頑強的毅力;在研究學問上要“深思慎取”。

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歸納

《遊褒禪山記》闡述的諸多思想,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當今社會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現我整理了課文重要知識點,掌握好這些內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試中運籌帷幄,包括通假字、詩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歡迎閱讀! 《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梳理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於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遊者亦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遊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一詞多義(擴展) (一)虛詞“乃”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2、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副詞,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副詞,於是 4、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副詞,才 (二)實詞“道” 1、有碑仆道名詞,路、道路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名詞,道理 3、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詞,主張 4、何可勝道也哉動詞,說、講 5、策之不以其道名詞,方法 (三)實詞“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名詞,車蓋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3、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動詞,超過,勝過 4、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助詞,有“大概”的意思 (四)實詞“文” 1、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名詞,文字 2、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名詞,紋理 3、屬予作文以記之名詞,文章 4、文過飾非動詞,掩飾 (五)實詞“然” 1、至於顛覆,理固宜然代詞,如此,這樣 2、吳廣以為然形容詞,對、正確 3、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連詞,表轉折,但、但是 (六)虛詞“其” 1、用作代詞,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稱代詞;可以作指示代詞(這,那);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第三人稱代詞,它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則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指示代詞,指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指示代詞,譯作“這” 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詞,譯作“其中的” 2、用作副詞 1)加強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其是之謂乎!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 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其可怪也與? 3、固定用法“何其”,譯作“多麼” 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麼衰落啊!) 四、重點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裏……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二)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往往放在動詞後麵,表示地點,時間,比較等意義。如: 1、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於天地……”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觀”,“對天地……” 2、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於其址”作狀語修飾限定動詞“舍”,“在……” 3、請辭於軍“於軍”作狀語限定動詞“辭”的對象,“向軍隊” 4、州司臨門,急於星火。“於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劃線“於藍”表示“比藍……”表比較 6、皆斷頭注槊上,植(於)市門外“(於)市門外”表示“在市門外……” 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語之後。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強”作為中心語“爪牙”“筋骨”的定語,後置。 求人可使報秦者。(想找個可以出使去回複秦國的人)“可使報秦”作為中心語“人”的賓語,後置。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鬥一雙數量詞“一雙”作為“白璧”的定語,後置。

遊褒禪山記筆記整理

遊褒禪山記 譯文

褒禪山也稱為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裏築室居住,死後又葬在那裏;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就稱此山為褒禪山。現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離那禪院東邊五裏,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麵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麵的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隻有從勉強能認得出的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的字樣。現在將“華”讀為“華實”的“華”,大概是(因字同而產生的)讀音上的錯誤。

由此向下的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湧出,在這裏遊覽、題記的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裏,有個洞穴,一派幽深的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的“後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的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於是,隻好都跟他退出來。我們走進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歡遊險的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來此而題記的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的地方,大概來到的遊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照明。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的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遊洞的樂趣。

於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多;危險而又遠的地方,前來遊覽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的地方,不是有意誌的人是不能到達的。(雖然)有了誌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有了誌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必要的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的(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遊山的收獲。 我對於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歎古代刻寫的文獻未能存留,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地援用資料的緣故。 同遊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純父。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遊褒禪山記一詞多義整理

遊褒禪山記一詞多義 1. 然 ⑴有穴窈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⑵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但,但是) (3)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如此,這樣) 2.觀 ⑴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欣賞) ⑵而世之雄偉、瑰怪、非常之觀,(景象) (3)而此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建築物的一種,讀guàn) (4)予觀夫巴陵盛狀,在洞庭一湖(觀賞) 3. 其 ⑴始舍於其址。(代詞,它的,代華山) ⑵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代詞,那) ⑶距其院東五裏。(代詞,那個) ⑷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代詞,它) ⑸其文漫滅。(代詞,它的,代仆碑) ⑹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代詞,它上麵) ⑺其下平曠,有泉側出。(代詞,它的,代華山) ⑻問其深。(代詞,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譯作“那個洞”) ⑼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代詞,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⑽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其進”的“其”是指代第一個分句,譯作“那”,“其見”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譯作“那”) ⑾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代詞,它的,代後洞) ⑿蓋其又深。(代詞,指代後洞,譯作“那”) ⒀則其至又加少矣。(代詞,代那些) ⒁既其出。(句中語氣助詞,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⒂則或咎其欲出者。(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⒃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⒄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代詞,他們) ⒅其孰能譏之乎?(副詞“其……乎”這個固定格式,用來表示反問,可譯作:難道……嗎?) ⒆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代詞,指代那些以訛傳訛的情況,可譯為“那”) 4. 乃 ①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③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才) 5.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 ③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張) ④何可勝道也哉(說,講)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⑥道芷陽間行(取道) 6. 蓋 ①日初出大如車蓋(車蓋) ②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③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若水之歸海(超過,勝過) ④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7.文 ①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紋) ③屬予作文以記之(文章) ④文過飾非(掩飾) ⑤其文漫滅(碑文) 8.名 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定名)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解釋)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出名) 不名一錢(以私人名義占有) 狄公有盛名(名聲) 9.之 以故其後名之曰(代詞,它) 餘之力尚足以入(助詞,的)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助詞,補語標誌) 悲夫古書之不存(取獨,不譯) 文言文翻譯 漢書原文及翻譯 舊五代史·王審知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三國誌·吳書·張昭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門山縣吏隱堂記(王若虛)閱讀答案附翻譯 蕭穎士風節(容齋隨筆)閱讀答案附翻譯 戴高帽(俞樾)閱讀答案附翻譯 北齊書·盧文偉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北史·魏收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舊五代史·李愚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資治通鑒·唐紀九(選節)閱讀答案附翻譯 歸氏二賢傳(歸有光)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史·蒲宗盂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魏書·楊大眼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史·侯蒙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閱讀答案附賞析 三國誌·朱桓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宋史· 李顯忠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南史·顧越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陳書·任忠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新唐書·魏知古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遊褒禪山記文言文知識點

上海高中語文新教材收入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下麵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文言文《遊褒禪山記》知識歸納,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遊褒禪山記》詞語 廬塚 謬其傳 窈然 瑰麗 褒禪山 卒葬之 有碑仆道 猝不及防 倦怠 幽暗昏惑 前仆(pū)後繼:前麵的倒下了,後麵的緊跟上去。形容鬥爭的英勇壯烈。 前赴(fù)後繼:前麵的人上去,後麵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奮勇前進,連續不斷。   高中語文《遊褒禪山記》文學常識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世稱王荊公,卒諡文。臨川人。兩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主張文章應“有補於世”。著作收在《臨川先生文集》裏。   高中語文《遊褒禪山記》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1.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二、詞類活用 1.始舍於其址。 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築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出。 側:名詞作狀語,在一側。 4.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遊者亦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謬:形容詞活用為使動詞,弄錯,使……錯。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三、重點實詞虛詞(擴展) 乃 1.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就是” 2.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詞,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詞,於是 4.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兵乃出 副詞,才 道 1.有碑仆道 名詞,路、道路 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名詞,道理 3.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詞,主張 4.何可勝道也哉 動詞,說、講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詞,方法 蓋 1.日初出大如車蓋 名詞,車蓋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連詞,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是因為“是由於”等 3.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 動詞,超過,勝過 4.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助詞,有“大概”的意思 文 1.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名詞,文字 2.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詞,紋理 3.屬予作文以記之 名詞,文章 4.文過飾非 動詞,掩飾 然 1.至於顛覆,理固宜然 代詞,如此,這樣 2.吳廣以為然 形容詞,對、正確 3.有穴窈然 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4.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連詞,表轉折,但、但是 其 1.用作代詞,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稱代詞;可以作指示代詞(這,那);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第三人稱代詞,它 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第一人稱代詞,自己 則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詞,指代“欲出者”,譯作“那” 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指示代詞,指代“好遊者”,譯作“那些” 2.用作副詞 (1)加強婉商語氣,相當於“可”“還是”。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我們還是回去吧) (2)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可能”。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3)加強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盡吾誌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4)加強感歎語氣,相當於“多麼”“真是”。其可怪也與? 注:還可以表希望、祈使等語氣。 3.用作助詞,無實義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另外:固定用法“何其”,譯作“多麼” 至於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麼衰落啊!) 四、重點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哪裏……呢!) 3.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二)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往往放在動詞後麵,表示地點,時間,比較等意義。如: 1.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 2.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3.請辭於軍。 4.州司臨門,急於星火。 5.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6.具告以事。 (三)定語後置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利”“強”作為中心語“爪牙”“筋骨”的定語,後置。 求人可使報秦者。(想找個可以派去回複秦國的人)“可使報秦”作為中心語“人”的賓語,後置。

END,關於“遊褒禪山記知識點整理”的具體內容就介紹到這裏了,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